本站已服务客户数: 0
全国服务热线(7×24) 0537-2601466

新闻写作如何利用散文式写作手法画龙点睛

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叙事方法就是平铺直叙,就事写事,讲清事实即可。这当然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。那么,如何让我们的报道更富人情味、更打动读者,如何让我们的新闻写作体现出中国文学的美呢?其方法就是,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借鉴一些文学语言。“散文式”笔法能帮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实现这些功能。或许有人会觉得新闻重在写实,散文重在写意;新闻重在叙事,散文重在抒情;新闻结构严谨,散文相对宽松,两者似乎是对立的,用散文化的手法来写新闻,似乎有点水火不相容。其实,我们在写新闻时,尤其是在写通讯等体裁的新闻时,在语言文字,遣词造句,结构安排等上面适当运用一些散文化的手法,只要运动得当,是可以对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,大大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可读性的。今天,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新闻写作中的高级技法——“散文式”写作。

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有时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果,如果此报道能通过“散文式”笔法去写作,那么其传播的效果往往会得到明显提升。“散文式”新闻能使受众加深印象,难以忘怀。

比如某报曾在1987年10月14日6版的一篇报道《卡达尔同志在北京》:

“京华十月,秋色胜春光。广场鲜花似海,长街彩旗如云。首都人民刚刚欢度过国庆和中秋佳节,又欣喜地迎接来自多瑙河畔的贵宾卡达尔总书记……”

这使人如临其境,如同在美好的首都迎接卡达尔总书记。文中没有直接点明时间,却用了“刚刚欢度完国庆……”。“国庆节”“中秋节”谁也不会忘记,所以只要提到卡达尔,人们就会想起“……鲜花似海……国庆佳节……”。

“散文式”新闻富有人情味,能激发受众情感,拨动受众心弦。 通常来说,新闻确实有倾向性,而“散文式”的笔法带有情感性,这种情感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事实基础之上的,容易被受众所信服、接受,化为行动,更好地完成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。

“散文化”新闻对新闻的价值表现有较大的直接作用,而价值表现对价值因素又有直接作用,所以“散文化”新闻对价值因素起着间接性作用。如果两个记者分别采写同类事件,同时完稿,一个平淡死板地报道,一个恰当地采用“散文化”笔法写新闻,编辑肯定选用后者。前者的新鲜性、重要性、人情味远远不如后者,甚至于难以表现。可见,用“散文式”笔法写新闻,将会对提升新闻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。 那么,如何将“散文式”的笔法运用到新闻(消息)写作中去呢?我们可以从新闻标题“散文化”、新闻导语“散文化”、新闻主体“散文化”、新闻背景“散文化”、新闻结尾“散文化”五个方面入手,因篇幅有限,这几就不过多介绍。

当然,用散文笔法写新闻还要注意新闻与散文本质上的区别。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。广义的散文,是相对韵文而言的。凡不押韵的,均称为散文;狭义的散文虽然范围缩小了许多,其内容仍相当广,可远可近。其实,从广义的角度来说,新闻通讯也包括在散文之列,但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散文,是指狭义的散文。新闻和散文之间的关系,大体是这样的:新闻讲时间性、新闻性,它直接为当前的工作、生活服务。散文则不限,时间可远可近,只要作者在生活中有感触、有启发,即可抒写成篇。而新闻是传播信息,说的是事实,是以事实为基准,以事实为依据。总之,笔者认为,新闻可以用散文笔法来写,但千万不能脱离事实的本身自由发挥,更不能"散文化",就像自由不能自由化,"化"了,就是散文了。

最后,我们运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时,一定要从实际出发,不得“合理想象”,具体内容具体对待。不要使“散文化”影响“新闻性”。(文章来源:178软文网)